历史人物
张亚杰讲述:冀中巾帼“邓氏八姐妹”的英勇事迹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大城县地处古燕赵的交汇处,至今县域正中仍保存着燕国长城遗址,其北为古燕国,其南为古赵国……”10月28日,2023年第七期“书香大发体育,大发体育彩票:”读书会历史文化沙龙,特邀河北省作协会员、大发体育,大发体育彩票:市作协理事、大发体育,大发体育彩票:文学院签约作家、大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城县第十三批县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张亚杰,讲述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中,大城子牙河畔白洋桥镇上曾涌现出的享誉冀中区的“邓氏八姐妹”,重温抗战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邓氏八姐妹诞生的历史背景
“大城的革命烽火是从什么时候点燃的?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1933年7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这里播撒火种,优秀的大城儿女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征途。”张亚杰借用自己的疑问,引出沙龙主题。1938年8月,冀中区党委派工作团到大城后,黄靖华等同志主动与工作团取得联系,将大城的革命火种溶进了抗战烽火之中。
1938年8月,冀中区派出以王济廷为团长的工作团到大城开展工作。工作团驻县城“聚金号”院内(原县政府处,今新城花园小区),下设农民、青年、妇女等部。同年10月,经上级党委批准,在工作团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共大城县委。不久,大城县一至八区党委相继建立,主要负责部队供应、改造地形(破路),宣传我党抗日的有关政策,建立群众团体,动员全民抗战。
邓氏八姐妹的引路人
张亚杰说,1939年12月,陈治接任大城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为引导广大妇女走上抗日道路,她们深入农村,走家串户,宣传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反对歧视虐待妇女的行为,组织妇女学习文化,学唱抗日歌曲,批判封建道德思想,宣传共产党的民主民生政策,号召妇女走出家门参加抗日工作。通过她们的说服动员,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在大城开展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大城是冀中抗日斗争的东大门和前沿,为实现党中央战略和晋察冀边区、冀中区的部署,大城人民作出了特殊贡献。”张亚杰介绍,在抗日斗争中,广大妇女为大城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县妇救会第二任主任陈治,她也是邓氏八姐妹走上抗日道路的引路人。
邓氏八姐妹的出生地
沙龙现场,紧随着张亚杰的讲述,文化爱好者们对邓氏八姐妹的故事充满好奇。提起邓氏八姐妹,不得不说生养她们的村庄大城古镇——白洋桥村。白洋桥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文化村”。清代时就有3家私塾,其中邓氏克勤堂办的私塾规模最大,出过不少进士、举人、秀才。留日归来的邓毓恺、邓毓怡兄弟即在白洋桥镇办起了一所私立学堂——启智学堂(男校),是大城县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堂。
时间不长,邓毓恺、邓毓怡兄弟又创办了一所自强女子学堂,邀请姑母邓贞子担任堂长也就是校长。这所学堂是直隶省创建最早的一所女学堂,在当时影响很大。后来,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就是“取法”于这所学堂而成。白洋桥女子学堂的兴办为大城县女子学校开了先河,培养了不少人才。所以,镇上四分之一的妇女都达到了小学水平,有的后来考入县简易师范和天津女子师范。在当时,大城县流传着白洋桥的闺女都是秀才的佳话。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入我中华大地。有知识、有文化,思想较为进步的白洋桥人纷纷参加抗战。其中,邓清、邓毅文、邓巨川、邓义华、邓泽良、邓如箴、邓素贵、邓婉义八姐妹的事迹最为突出,影响亦最大。她们冲破种种封建枷锁,走上革命道路,搞宣传、打游击,同日寇汉奸展开了殊死搏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她们的事迹还刊登在了当时的《冀中导报》上,至今她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抗战之歌还回响在平舒大地。”张亚杰说。
邓氏八姐妹的事迹简介
●邓清原名邓婉贞,生于1915年,1933年考入大城女子师范学校。她毕业时,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8月冀中军区党委派工作团到大城。邓婉贞便在她们的帮助下走上了革命道路,改名邓清。1939年初,邓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二区妇救会主任。她整天奔波在子牙河沿岸村庄,进行抗日宣传。在她宣传鼓动下,许多姐妹放下了手中的针线,积极投入到抗日烽火中。1943年农历3月26日晚,邓清和10多名县、区干部到恒道村开展工作被俘,壮烈牺牲。1996年3月,曾多次掩护邓清的堡垒户顾长安在河间县满堂村为邓清立了一块碑。邓清生前战友河北省原省长张曙光等分别题写赠言。
●邓毅文,原名邓淑卿,生于1912年。1938年底经陈治介绍同小妹邓义华一起参加革命,被分配到二区妇救会工作。1939年初,调五区妇救会当刻写员,印发宣传材料,并同其他同志一起到各村成立妇女识字班,她负责讲课。1940年,调县妇救会任秘书。此间,她除了刻写材料,还经常夜晚到各区、村做宣传工作,传达上级指示精神。1942年5月1日,不幸被捕。敌人把她押到河间县城,施以种种酷刑,但她始终没有屈服。1943年初,其父邓毓海在党组织的协助下才将她赎了出来。由于在狱中受尽折磨,身染多种疾病,不能坚持高强度工作,组织上安排她先后在西关、务农屯、刘里北、五方等村教书。1958年因病退职休养。
●邓巨川,原名邓志卿,抗战期间化名王振,生于1915年,1933年考入大城女子师范学校。1937年2月,经人介绍到青县小王屯村小学教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她回到家乡加入群众自发的抗日组织——女子自卫队。1939年“自卫队”解散,后经陈治、邓清介绍参加革命。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动员广大妇女为部队做军鞋、棉衣,在各村成立妇女识字班等,为新中国的解放做了大量工作。1950年4月,调河北省妇联会,开始任组织部干事,后任组织部副部长。1971年,调至兰州,负责筹建维呢纶厂,任副厂长。1979年,调任塑料厂副厂长。1980年7月离职休养。
●邓义华,原名邓菊卿,生于1921年,8岁入本村女子学校读书,高小毕业。1938年底,同大姐邓毅文一道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区妇救会主任。此间,她积极组织妇女除奸反特,支援八路军,做军鞋、送情报,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监视敌人,把妇救会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邓义华性格刚毅、豪爽、泼辣,有男子汉的气概,她除做好妇救会工作之外,还刻苦练习杀敌本领,学会了双手打枪,经常同区小队一起参加战斗,在革命队伍中,邓义华逐渐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的女战士。1943年农历正月十五,邓义华随县大队一班战士经过一夜长途行军,从青县转移到任河县小行洋村,刚刚住下,就被敌人包围。双方激战后,邓义华壮烈牺牲。
●邓泽良,现名王砚,生于1917年。少年时在本村女子学校读书,后考入大城女子师范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在陈治、邓清介绍下,于1939年初参加革命。抗战期间,邓泽良为了掩护邓清和堡垒户被捕。汉奸们把她带到据点里严刑拷打,邓泽良每次都横眉冷对,宁死不屈。1943年初,党组织通过内线李凤鸣等人,将邓泽良营救出来。1944年,邓泽良分到大城县政府负责文教工作。1949年底,随丈夫黄靖华到天津工作,在六区做妇女工作。后调天津市总工会任生产部秘书。1980年离职休养,后病故。
●邓如箴,生于1921年,白洋桥高小毕业。1939年初参加革命,任六区妇救会主任。1940年夏天,邓如箴随手枪班一起伏击敌人。因敌坐探告密,里坦据点的日军包围了村子,大家向西突围到子牙河畔。那年水大,男战士纷纷跳入河中突围。邓如箴是个女同志,不会游泳,邓如箴借势用双手抱着追上来的鬼子,与敌同归于尽。
●邓素贵,生于1917年,大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1938年底参加革命工作,参加了小青州民训班培训工作,分到一区妇救会工作。父亲知道女儿参加革命后,担心给家庭招来无妄之灾,将她哄骗回家,锁在家中,不让她出来工作。最后导致邓素贵精神失常,郁闷而死。这是邓氏八姐妹命运最无奈的结果,令人惋叹不已。
●邓婉义,又名邓乃义、周林,最后用名邓愚,生于1924年1月13日,在“邓氏八姐妹”中年岁最小,族里称她八姑。1939年8月,年仅15岁的邓婉义在县妇救会主任陈治和邓清动员下参加了抗日工作,后经妇救会的同志介绍入党。举行宣誓仪式时,正值鬼子进村“扫荡”,在村干部的掩护下,她向着没有悬挂党旗的北墙鞠了三个躬,誓词是“坚决抗日”“革命到底”“决不叛变投降!”1941年秋,邓婉义调任一区妇救会主任。此后,与日伪军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