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京津冀技术合同成交1.2万亿元
4月27日上午,2024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在北京举办。记者从对接会上获悉,2023年,三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0%,京津冀技术市场协同发力跑出“加速度”。
“技术合同登记是技术市场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统计对象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五类合同。”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情况直观反映技术要素市场活跃程度,高成交额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三地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内生动力。
据统计,京津冀技术交易以企业为主体,主体数量及合同成交额占比重均达九成以上。
在技术交易成果路演环节中,作为河北企业代表,河北飞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彪亮出自家的“绝活”——气液相变蓄能技术。该技术应用于消防救援领域,破解了20层以上建筑火灾救援难题,已获得19项专利。
“对接会上,收获了几个意向合作者。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对接,共同开发高层灭火装备。”王振彪定下了“小目标”,“今年,争取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
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看来,河北企业在技术市场上日益活跃,一方面,表明企业与京津冀高校院所、企业等联系日益密切,参与技术交易市场的信心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省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技术转移体系日趋完善。
企业参与技术交易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升至100%,技术交易享受税收优惠,向中小企业发放创新券……
近些年,一系列鼓励企业的创新政策“大礼包”陆续送出。
技术创新也有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撑。河北建立了168家技术转移机构,通过市场化手段为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提供精准筛查、精准识别、精准对接和精准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此外,我省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不断增加,2023年,由技术转移机构挖掘企业需求,搭建校企研发机构和服务平台数量42个,同比增长21.5%。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还搭建了目前全省唯一的服务成果转化的综合性网站——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网,形成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转化、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汇集科技信息资源12万余条。
为提升技术转移队伍专业化水平,我省还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2020年以来,已培育初级、中级、高级技术经理人3000余人。
“借助京津资源优势,我们正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该厅将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水平,为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力量。